成語是一種形容人事物特征的固定短語,為了幫助大家了解成語眾志成城是什么意思?下面準備了眾志成城的意思解釋、出處及成語典故,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眾志成城的意思解釋 ?萬眾一心,像城墻一樣不可摧毀。比喻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力量無比強大,就能取得成功。 眾志成城的拼音:【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眾志成城的出處 ?《國語·周語下》:“眾志成城;眾口鑠金。” 眾志成城的近義詞 ?萬眾一心 眾喣漂山 眾擎易舉 戮力同心 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 積少成多 成城斷金 眾人拾柴火焰高 勠力同心 凝心聚力 眾志成城的反義詞 ?獸聚鳥散 四分五裂 孤掌難鳴 一盤散沙 一木難支 眾志成城成語典故 ?東周的第十二代天子周景王姬貴,在他在位的第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和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時,做了兩件不得民心的事情:一件是鑄大錢,一件是鑄大鐘。大錢就是幣值高的錢。景王試圖以鑄行大錢的方式來收繳民間的小錢。大鐘即編鐘。景王準備鑄造兩組巨型編鐘,一組是無射(讀yì),一組是大林。他打算把這兩組編鐘上下懸掛在一起配合著演奏。 景王身邊的大臣單穆公對此很擔憂,極力加以勸阻。他認為鑄大錢不利于流通,是“絕民用以實王府”,是對平民百姓的殘酷掠奪;而鑄大鐘更是勞民傷財,既得不到悅耳的美的享受(鐘過大耳朵承受不了),又加重了百姓的負擔。所以這樣做將會使百姓離心,國家危險。但景王聽不進去。 司樂大夫伶州鳩也勸阻說,編鐘的聲律強調和諧,如果百姓怨恨,那就沒有和諧了。他引用民諺“眾心成城,眾口鑠金”來表明自己的觀點:老百姓共同喜歡的東西,很少不實現的;而他們共同厭惡的東西,也很少不廢滅的。但景王還是不聽。三年間,既鑄了大錢,也造了大鐘。結果是,景王在第二年就死于心疾,周王朝也隨即爆發了長達五年之久的內亂。 眾志成城成語接龍參考 ?眾志成城→城下之辱→辱身敗名→名山大川→川壅必潰→潰不成軍→軍法從事→事敗垂成→成敗興廢→廢然而反→反裘傷皮→皮相之談→談言微中→中饋乏人→人給家足→足踏實地→地主之儀→儀表堂堂 每日成語推薦 眾志成城的意思解釋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如果想了解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成語故事、成語典故、成語接龍、看圖猜成語等內容,請大家訪問成語大全欄目。 推薦閱讀: 1、形容父母教育子女的成語 2、形容時代變化快的成語 3、帶龜字的成語有哪些? 4、帶蜂字的成語有哪些? 5、含有反義詞的成語 6、不什么不什么的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