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摯的友情不會因為歲月的流逝而變得滄桑,真摯的友情不會因為時間的磨礪而變得平淡,下面是關于真摯友情的名言警句,真摯的友情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用一生的時間去珍惜,希望這些名言警句能夠給真摯友情做一個完美的詮釋。![]() 關于真摯友情的名言警句 1.是所有人的朋友,對誰也不是朋友。——波蘭諺語 2.真正的朋友永遠不會變心。——喬·麥克唐納 3.善人同處,則日聞嘉訓;惡人從游,則日生邪情。——范曄 4.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鮑溶 5.朋友之間不用言歉。 6.朋友是另一個自己。——西塞羅 7.朋友應比國王更重要。——伏爾泰 8.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諺語 9.結交非賢者,難免生愛憎。——孟郊 10.不管怎樣困難,不要求人憐憫。 11.人生最美麗的回憶就是他同別人的友誼。——林肯 12.友誼永遠是一個甜柔的責任,從來不是一種機會。——紀伯倫 13.妥協對任何友誼都不是堅固的基礎。——泰戈爾 14.我們不應該不惜任何代價地去保持友誼,從而使它受到玷污。如果為了那更偉大的愛,必須犧牲友誼,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不過如果能夠保持下去,那么,它就能真的達到完美的境界了。——泰戈爾 15.選擇朋友一定要謹慎!地道的自私自利,會戴上友誼的假面具,卻又設好陷阱來坑你。——克雷洛夫 16.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是財富。 17.莫逆于心,遂相與友。——莊周 18.何為愛情?一個身子兩顆心;何為友誼?兩個身子一顆心。——約瑟夫·魯 19.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下優惠的友情,得到仁惠的友情。——郭沫若 20.朋友本有通財之誼,但這是何等微妙的一件事!世上最難忘的事是借出去的錢,一般認為最倒霉的事又莫過于還錢。一牽涉到錢,恩怨便很難清算得清楚,多少成長中的友誼都被這阿堵物所找害。——梁實秋 21.仁愛的話,仁愛的諾言,嘴上說起來是容易的,只有在患難的時候,才能看見朋友的真心。——克雷洛夫 22.人生最美麗的回憶就是他同別人的友誼。——林肯 23.友誼!世界上有多少人在說這個字的時候指的是茶余酒后愉快的談話和相互間對弱點的寬容!可是這跟友誼有什么關系呢。——法捷耶夫 24.開誠布公與否和友情的深淺,不應該用時間的長短來衡量。——巴爾扎克 25.友誼不但能使人生走出暴風驟雨的感情而走向陽光明媚的晴空,而且能使人擺脫黑暗混亂的胡思亂想而走入光明與理性的思考。——培根 26.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臨。 27.己所不欲,勿施與人。 28.友誼使歡樂倍增,悲痛銳減。——培根 29.是所有人的朋友,對誰也不是朋友。——波蘭諺語 30.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舊約全書·箴言》 31.朋友,以義合者。——朱熹 32.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曲選》 33.當君遠相知,不道云海深。——王昌齡 34.擇友如淘金,沙盡不得寶。——李成用 35.士有妒友,則賢交不親,君有妨臣,則賢臣不至。——荀況 36.得意客來情不厭;知心人到話投機。 37.以財交者,財盡而交絕;以色交者,體衰而愛渝。 38.周圍都有好朋友的人,比四面楚歌的人不知幸福多少。——卡內基夫人 39.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他們彼此交換生命。——羅曼·羅蘭 40.聰明的人們就應該盡上力量去建立友誼,而不應去結仇恨。——《五卷書》 41.朋友的朋友也是我們的朋友。——列失·托爾斯泰 42.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漢書·宋弘》 關于真摯友情的名言警句就為您介紹到這里,里面不僅有膾炙人口的經典語句,也有打動心靈的感人句子,也希望每一個人都擁有一份值得珍惜的真摯友情,下面為大家介紹關于周恩來總理與華僑領袖陳嘉庚的真摯友誼。 周恩來總理與華僑領袖陳嘉庚的真摯友誼 陳嘉庚生于1874年,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愛國華僑、南洋僑領,被毛澤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他早年赴南洋經商,創辦實業,成為聞名世界的“橡膠大王”;畢生致力于愛國活動、教育救國,傾資辦學,創辦了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周恩來比陳嘉庚小24歲,但兩個人靈犀相通,交往20余年,其深厚友誼被世人傳為佳話。 1938年,周恩來同志指出:陳嘉庚先生早年參加同盟會,贊成“恢復中華,創立民國”的宗旨。別人做不到的,他做到了,傾資興學就是其愛國主義的最為難能可貴的表現。 1941年秋天,周恩來又一次談到陳嘉庚:“嘉庚先生的興學精神,永遠要受到尊重和愛護。” 1941 年底,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日軍在東南亞各地迅速推進。1942 年1 月,英軍決定放棄新加坡。2 月2 日,陳嘉庚被迫離開新加坡避難印尼爪哇等地。1945 年10 月6 日,陳嘉庚安全返回新加坡,新加坡500個華人社團聯合舉行了歡迎會。11月18日, 重慶10個社團發起召開“陳嘉庚安全慶祝大會”,500多知名人士到會,毛澤東送來題詞條幅:“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周恩來和王若飛聯名寫了祝詞:“為民族解放盡最大努力,為團結抗戰受無限苦辛,誹言不能傷,威武不能屈,慶安全健在,再為民請命!” 為了更有力地抨擊國民黨政府的獨裁政治,1946年11月21日,陳嘉庚等人集資在新加坡創辦《南僑日報》。 新中國成立后,在周恩來擬寫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主席團名單中,陳嘉庚的名字始終在列。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打響了解放集美的第一***。在這個決定集美學村命運的關鍵時刻,29軍85師師部接到******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的指示:“集美學校是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創辦的,一定要保護好。”為了貫徹周恩來的指示,人民解放軍決定不組織炮兵火力毀擊蔣軍碉堡和炮兵陣地,全部使用輕型武器。23日下午5時許集美解放了。師生和村民無一傷亡,集美學校校舍和村民民宅得到了有效的保護。但253團指戰員在解放集美的戰斗中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傷亡200余人,其中犧牲80多人。 新中國成立初期,陳嘉庚表達了將集美學校無條件獻給政府辦理的意愿,并表示自己“有些錢當盡瘁終身……絕非放棄責任”。 周恩來總理考慮到集美學校的悠久歷史和在海內外的聲譽以及鼓勵華僑捐資辦學,希望陳嘉庚先生維持私立名義,而由政府給予部分補助。 1952年3月,陳嘉庚為了擴充集美水產商船專科學校和集美水產航海職業學校,并提高該兩校學生的助學金標準,親自致函教育部長馬敘倫,并寫信給周總理。周總理很重視,即指示教育部核辦。 在陳嘉庚的最后歲月里,日理萬機的周恩來經常去探望。 1960年8月12日,陳嘉庚辭世,享年87歲。當天,陳嘉庚先生治喪委員會成立,周恩來任主任委員。 8月14日,周恩來前往北京醫院,親視陳嘉庚遺體入殮。他在陳嘉庚的衣兜里發現了一枚翡翠印章,隨即轉交給陳國懷。8月15日上午10時,首都公祭陳嘉庚大會開始。靈堂前,擺放著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敬獻的花圈。 在哀樂聲中,全場肅立致哀,周恩來作為主祭人,向陳嘉庚遺像敬獻了花圈。隨后,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廖承志致悼詞。公祭儀式結束后,周恩來與朱德等人一起,為陳嘉庚執紼起靈,護送靈柩抬上靈車,從中山公園的中山堂移靈北京車站,由專列送回廈門集美,后安葬于鰲園。 陳嘉庚生前曾經打算蓋一所房子,供海外歸來的子孫居住,但因“集美故鄉規劃未完成,不能先私后公”,所以一直沒有動工。陳嘉庚逝世后不久,周恩來指示有關部門,撥出專款,于1962年在集美修建了歸來堂。如今,歸來堂與陳嘉庚故居遙相呼應,它們與“嘉庚”印章一起,成為周恩來、陳嘉庚深厚友誼的歷史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