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是前人智慧的結晶,通過古詩文我們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華夏文明、感知歷史浮沉,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意思及出處,如果你還不知道“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可以瀏覽本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是什么意思?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會有名氣。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會有靈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出處是哪里? 此句出自唐代劉禹錫《陋室銘》。全文如下: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有“詩豪”之稱。 劉禹錫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后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后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杰”,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推薦閱讀: 1、“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的意思及出處 2、“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的意思及出處 3、“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意思及出處 4、“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的意思及出處 5、“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的意思及出處 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意思及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