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柳中庸《征怨》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征怨》原文
《征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征怨》譯文
年復一年戍守金河保衛玉關,日日夜夜都同馬鞭和戰刀作伴。
三月白雪紛紛揚揚遮蓋著昭君墓,滔滔黃河繞過黑山,又奔騰向前。
《征怨》的注釋
歲歲:年復一年,年年月月。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關:即甘肅玉門關。
朝(zhāo)朝:每天,日日夜夜。馬策:馬鞭。刀環:刀柄上的銅環,喻征戰事。
三春:春季的三個月或暮春,此處指暮春。青冢(zhǒng):西漢時王昭君的墳墓,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之南,當時被認為是遠離中原的一處極僻遠荒涼的地方。傳說塞外草白,惟獨昭君墓上草色發青,故稱青冢。
黑山:一名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
簡短詩意賞析 這是一首傳誦極廣的邊塞詩。詩中寫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唐時屬單于都護府。由此可以推斷,這首詩寫的是一個隸屬于單于都護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詩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連屬,實際上卻統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圍繞著一個“怨”字鋪開。 作者簡介 柳中庸 (?—約775)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邊塞詩人。河東(今山西永濟)人,為柳宗元族人。大歷年間進士,曾官鴻府戶曹,未就。蕭穎士以女妻之。與弟中行并有文名。與盧綸、李端為詩友。所選《征人怨》是其流傳最廣的一首。《全唐詩》存詩僅13首。其詩以寫邊塞征怨為主,然意氣消沉,無復盛唐氣象。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的原文翻譯 2、“王維《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的原文翻譯 3、“辛棄疾《鷓鴣天·黃沙道中》”的原文翻譯 4、“高適《效古贈崔二》”的原文翻譯 5、“王安石《白溝行》”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