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李商隱《蟬》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蟬》原文
《蟬》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蟬》譯文
你棲身高枝之上才難以飽腹,雖悲鳴寄恨而無人同情。
五更以后疏落之聲幾近斷絕,可是滿樹碧綠依然如故毫不動情。
我官職卑下,行蹤飄忽不定,家園難返,故鄉的田園也早已荒蕪。
煩勞你的鳴叫讓我能夠警醒,我也是,家徒四壁,舉家清苦。
《蟬》的注釋
以:因。薄宦:指官職卑微。
高難飽:古人認為蟬棲于高處,餐風飲露,故說“高難飽”。
恨費聲:因恨而連聲悲鳴。費,徒然。
五更(gēng):中國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打更報時,所以叫“五更”。
疏欲斷:指蟬聲稀疏,接近斷絕。
碧:綠。
薄宦:官職卑微。
梗猶泛:典出《戰國策·齊策》:土偶人對桃梗說:“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無依。梗,指樹木的枝條。
故園:對往日家園的稱呼,故鄉。
蕪已平:荒草已經平齊沒脛,覆蓋田地。蕪,荒草。平,指雜草長得齊平 。
君:指蟬。警:提醒。
亦:也。
舉家清:全家清貧。舉,全。清,清貧,清高。
簡短詩意賞析 此詩先是描寫蟬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來,直抒胸臆,感情強烈,最后卻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蟬身上,首尾圓融,意脈連貫。全詩以蟬起,以蟬結,章法緊密,對蟬的刻畫與詩人的情意婉轉表達到了渾然交融與統一,是托物詠懷的佳作。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黃庭堅《滿庭芳·茶》”的原文翻譯 2、“陸游《東湖新竹》”的原文翻譯 3、“辛棄疾《賀新郎·賦琵琶》”的原文翻譯 4、“納蘭性德《一叢花·詠并蒂蓮》”的原文翻譯 5、“杜甫《嚴鄭公宅同詠竹》”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