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詩詞讓我們感受到了流彩華章之美,比如:“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短短幾個字就能將讀者帶入意境,那么,你知道“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的意思是什么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出自哪首詩嗎?下面為大家整理了“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的出處及賞析,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什么意思? 請您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在滔滔風浪里。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出處是哪首詩? 此詩句出自北宋 范仲淹《江上漁者》一詩。全詩如下:
《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江上漁者》譯文 江岸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只喜歡鱸魚味道的鮮美。 請您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在滔滔風浪里。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全詩賞析 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江上漁者》,在范仲淹的詩作里具有代表性。范仲淹不愧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他不贊同“守內虛外”的政策,曾親自戍邊防御西夏,被稱為“小范老子胸中有數萬甲兵”;他力主革新,曾主持過為期短暫的“慶歷新政”;難能可貴的是,他具有以民為念,體恤民生疾苦的思想。這一思想,在其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其名篇《岳陽樓記》,是以散文的形式直率明朗地加以反映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而《江上漁者》則是以詩的形式委婉含蓄地體現出來的。 《江上漁者》紙短情長,藝術上頗具特色。全詩無一僻字生詞,通俗自然,可謂孺嬰會吟,老嫗能解。然而,它不像白開水般索然無味,而似醇醪般耐人尋味。于質樸中見厚意,于平淡處見深情,達到了蘇軾所說的“似淡實美”的境界,是這首詩在藝術上的一大特色。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另一大特色是,言情述志,欲露還藏。陸時雍曾在《詩鏡總論》中提出這樣的詩美標準:“善言情者,吞吐淺深,欲露還藏,便覺此中無限。”大凡在發抒情感、表現主題上能真正做到“欲露還藏”的詩作,往往耐人咀嚼,回味無窮。《江上漁者》正是這樣的詩。詩旨在反映漁民江上捕魚的艱險,體恤民生疾苦。顯然,在詩意上,它是師承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像張志和的《漁父》詞寫漁父寫得那樣富有閑情逸致:“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而在表達上,又不似李詩那樣直言不諱。它猶如煙霧繚繞的山峰,乍看,藏頭納尾,或隱或現,朦朧不清,透過煙霧,則能識其“廬山真面目”;又仿佛是性格內向之人,其情愫蘊積于心,可謂聲色不露。 這首詩,除詩題外,詩中無一“漁者”字樣,但通篇不離寫漁者。前兩句詩,似乎僅是在直截了當地寫江上來來往往的人(顯然是指大商、貴族、權勢顯赫者,不是指黎民百姓,因為黎民百姓是吃不起名貴鮮美的鱸魚的)只知道品嘗鱸魚的美味。其實,它也是在間接地寫漁民——本來嘛,肥美的鱸魚是漁民冒著生命危險捕來的。不僅如此,這兩句詩還有著這樣的潛臺詞:江上往來人,不知漁者苦。這主要是著墨于“但愛”二字。這樣寫,就為下文寫漁者生活艱險,體現作者關懷民瘼的思想作鋪墊,言在此而意在彼。 后兩句詩,筆鋒陡地一轉,描繪了一幅令人怵目驚心的畫面:一葉扁舟,在風波里顛簸掙扎,忽而涌上浪尖,忽而又跌入浪谷,無時無刻不面臨著傾覆的危險。這里,雖然沒有出現漁者的具體形象,也沒有直言漁者打魚之苦、生命之危,但我們透過一葉扁舟浮沉于浩淼煙波中的情景,從“一葉舟”與“風波”一小一大之物的強烈對比中,不難感覺到漁者的存在,體察到漁者艱辛的生活、危險的處境,了解到當時吃魚者不打魚、打魚者不吃魚這種勞者不獲、獲者不勞的社會現實,也分明可以觸摸到詩人關切與同情漁民之心:“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不知漁者苦;我知漁者苦,乃作漁者詩,愿君同吾意”。這兩句詩景中有情,情寓于景,與前兩句詩正好相互映襯,形成鮮明的對照,使得那深邃的思想、真摯的深情欲露還藏,盡在不言中。其藝術效果要遠勝過直說漁者的境遇苦、苦、苦,作者的同情深、深、深。 總之,《江上漁者》在藝術表現上似淡實美,欲露還藏,真個是“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范仲淹簡介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蘇州吳縣。北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邊皆有成績,文學成就也較為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后世影響深遠 。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推薦閱讀: 1、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意思 2、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 3、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意思 4、“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意思 5、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意思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