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歐陽修《望江南·江南柳》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望江南·江南柳》原文
《望江南·江南柳》
歐陽修
江南柳,葉小未成陰。人為絲輕那忍折,鶯嫌枝嫩不勝吟。留著待春深。(鶯嫌 一作:鶯憐;留著 一作:留取)
十四五,閑抱琵琶尋。階上簸錢階下走,恁時相見早留心。何況到如今。
《望江南·江南柳》譯文
江南的柳樹,葉子很小,成不了綠蔭。人們看它仿佛輕絲一般不忍折斷,連黃鶯也嫌棄樹枝太嫩不能在上面停留唱歌,只能等到春意深了再看。
十四五歲,得了空閑抱著琵琶再去看。堂上少女在玩簸錢,我從堂下路過,以前見過就暗暗留在了心上,何況到現在呢?
《望江南·江南柳》的注釋 簸錢:古代一種以擲錢賭輸贏的游戲。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綿州(今四川省綿陽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后累贈太師、楚國公,謚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傳世。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曹雪芹《臨江仙·柳絮》”的原文翻譯 2、“陸游《水龍吟·春日游摩訶池》”的原文翻譯 3、“歐陽修《早春南征寄洛中諸友》”的原文翻譯 4、“溫庭筠《春日野行》”的原文翻譯 5、“韋應物《春游南亭》”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