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FO是體育圈的一個專有名詞,尤其是足球迷更深知TIFO的魅力,也有人不知道“TIFO”是什么,甚至不知道tifo怎么讀,下面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什么是TIFO以及關于TIFO的歷史和文化。![]() “TIFO”是什么意思? “TIFO”是體育圈的專有名詞,TIFO翻譯成漢語就是(可覆蓋看臺的)大型橫幅,拼圖。其實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不叫橫幅或者海報就叫“TIFO”,TIFO常常用于重要比賽以及關鍵戰(zhàn)役中,是球迷標志對所屬俱樂部支持的重要工具。它不僅能讓對手膽寒,更增添主隊的氣勢。在球場上看到的巨型球衣、旗幟、拼圖、橫幅、畫像等都可以叫做tifo。 TIFO怎么讀? TIFO在英式英語中的發(fā)音,音標為/?ti?.f??/ TIFO在美式英語中的發(fā)音,音標為/?ti?.fo?/ TIFO在維基百科中的音標為/?ti?.fo/ 當然,在偌大的比賽場地中,在數(shù)萬人的吶喊聲中,這三種發(fā)音,如果不仔細聽,還真的聽不出來有什么差別。 ![]() 在2015年歐冠1/8決賽次回合中,多特蒙德主場迎戰(zhàn)尤文圖斯,中的TIFO。 這幅TIFO的寓意為:多特蒙德曾在1997年歐冠決賽中3:1擊敗尤文。圖中是三位當年的功臣,左邊的里肯當時在30米外一腳吊射鎖定勝局,順便羞辱了當年的意大利國門佩魯濟。不過這么出眾的作品,卻沒能幫助大黃蜂戰(zhàn)勝尤文。 TIFO為什么只用一次? TIFO只能出現(xiàn)在看臺一次主要是因為這個覆蓋整個看臺的圖案或標語,能給人最為直接的視覺沖擊,會覺得特別的震撼,此外,TIFO代表的是此時此刻球迷們的心聲,因此如果再用就會失去TIFO的味道。TIFO用完以后,通常會由俱樂部或者專門的人保存起來,作為球隊文化的一部分。 ![]() 2004年,伯納烏皇馬主場南看臺,《指環(huán)王》中的“甘道夫”引領白衣戰(zhàn)士踏遍歐陸。 TIFO的發(fā)展及影響 Tifo文化誕生于意大利,據(jù)說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那個時候貴族們在觀看角斗士決斗時可以帶著支持某個角斗士的旗幟入場。 進入現(xiàn)代,具體說是上世紀70年代末,AC米蘭和國際米蘭球迷之間的對抗升級,Tifo文化得到普及,球迷開始制作面積更大,視覺效果更壯觀的Tifo,這也成為意大利球場里非常值得一看的內景。TIFO就像在歐洲杯上紅極一時的維京戰(zhàn)吼,如今在亞洲也很受歡迎。TIFO文化的多樣性給足球場帶來了更多的色彩。 不光在國外,如今的中超的賽場也逐漸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TIFO。一張TIFO上承載的是一個城市和球隊的精神內涵,也同樣飽含著球迷對于球隊的感情,相比于德比場外的沖突甚至肉搏,TIFO顯然更能代表健康的球迷文化。 ![]() 2014年4月,45歲的比拉諾瓦因癌癥不幸去世。巴薩球迷對前主帥的緬懷令人動容。 制作TIFO要花多少錢? 了解了Tifo的制作過程,就能初步估算出它的成本。通常一個三萬人左右的看臺,制作Tifo的價錢在5000美金左右。在制作成本中,設計、材料、打印這些是相對消耗比較高的部分。 上萬人的球迷協(xié)會,想要找到一個懂設計的似乎并不難。普通的紙質和棉布材料開銷也并不高,如果是紙質打印可能成本會略高。但如果是棉布繪制,球迷們更樂于享受一起制作的過程,也大大節(jié)省了一筆開銷。 當然了,因為TIFO的大小、材料、圖案不同,制作成本會有所出入。 ![]() 亞洲最大的TIFO 目前,亞洲最大的TIFO紀錄是在2018年北京國安的主場創(chuàng)造的。2018賽季足協(xié)杯決賽首回合,這是北京中赫國安本年度最后一個主場比賽,御林軍距離上一次捧杯時刻,已經過去了9年時間。在這場事關榮譽的決戰(zhàn)中,工人體育場在賽前呈現(xiàn)出了一個巨幅TIFO,用五萬張彩紙組成了“2018冠軍-北京”的圖案。據(jù)俱樂部表示,這是亞洲范圍內迄今為止最大的TIFO,無論是身在工體現(xiàn)場還是轉播畫面前,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震撼。 TIFO創(chuàng)意哪家強? TIFO一詞起源于意大利和南歐,但多特蒙德的球迷們卻將這一文化發(fā)揚光大,2012/13賽季歐冠1/4決賽次回合中,1.5萬名多特蒙德球迷在主場拼出的巨幅“望遠鏡”更是成為Tifo的代表作。 ![]() 這幅巨型畫像由專業(yè)設計師設計,然后分派給各負責人員按格子中的圖案、經過數(shù)個星期完成。據(jù)稱,畫像制作成本是通過募捐的6000歐元得來,參與制作的工作人員多達120人。比賽前24小時,多特蒙德死忠球迷組織還要完成南看臺1.5萬份拼圖的分發(fā);比賽前5個小時,南看臺進行簡單的彩排。球員開始入場后,“望遠鏡”畫像和大幅標語用至少6根鋼絲拉起,震撼巨著就此完成。15000名多特死忠向世界展示他們享譽全球的震撼效果。 如果說多特蒙德有最好的球迷,那么米蘭城一定不會同意。實際上,在TIFO文化的普及過程中,米蘭德比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進入上世紀70年代末,AC米蘭和國際米蘭球迷之間的對抗升級,球迷開始制作面積更大、視覺效果更壯觀的TIFO,這也成為意大利球場上最為震撼的景觀。 ![]() 2002-03賽季歐冠半決賽國米對AC米蘭的比賽前,國米北看臺死忠組織展示的一塊TIFO被認為是意甲史上最漂亮的TIFO。巨型畫上面繪制了國米的吉祥物“蛇精靈”,標語上的意思是:“我制造了地獄,但那不是我的歸宿,所以我才又造出了Il Biscione(蛇精靈)和北看臺。 ![]() ”而AC米蘭球迷則以TIFO的形勢進行回復:紅魔鬼“掐死”蛇精靈!雙方的TIFO對戰(zhàn)也繼續(xù)升級。 TIFO作為球迷文化的一部分,在國際上大多數(shù)是作為弘揚本隊球迷文化而創(chuàng)作,雖偶有調侃對手,但從未出現(xiàn)過明目張膽的的使用侮辱性詞匯進行辱罵的TIFO內容,因此,凈化看臺,凈化足球,是我們每個球迷自身都要去做的,還一個干凈的足球環(huán)境,也是TIFO的發(fā)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