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科學地說來,是闖人大氣層的一種行星際物質,在大氣層中與空氣摩擦而產生的一種發光現象。![]() 在地球附近的宇宙空間里,除了行星外,還有著各種行星際物質。這些行星際物質,小的似微塵,大的像一座山,在空間按照它們自己的速度和軌道運行。這些行星際物質又叫做流星體,它們自已不發光。當流星體和地球“相撞”的時候,它們相對于地球大氣層的速度非常快,每秒鐘可達10—— 80千米,比速度最快的飛機還快幾十倍。當流星體以這樣高的速度穿進地球大氣層時,和大氣層發生劇烈摩擦并燃燒,使空氣加熱到幾千攝氏度甚至幾萬攝氏度,在這種高溫氣流的作用下,流星體本身也會發出光來。流星體在大氣層里的燃燒,不是一下子就燒完的,而是隨著流星體運動逐漸燃燒的,這樣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那條弧形光。有時,體積過大的流星體,還來不及燒完就落到地面,我們叫它隕星。 流星體物質的成分是什么呢?根據化驗隕星的結果,它的成分多半是鐵、鎳,有的甚至是石頭。也有人猜測,隕星中還可能有一些地球上沒有的元素,只是當流星體燃燒時被燒毀了,這一點暫時還沒有得到證實。 還有一些流星雖然也飛進地球大氣層燃燒發光,但是由于速度很快,能夠脫離地球大氣層,再次回到宇宙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