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詩經·商頌《那》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那》原文
《那》
詩經·商頌 猗與那與!置我鞉鼓。 奏鼓簡簡,衎我烈祖。 湯孫奏假,綏我思成。 鞉鼓淵淵,嘒嘒管聲。 既和且平,依我磬聲。 於赫湯孫!穆穆厥聲。 庸鼓有斁,萬舞有奕。 我有嘉客,亦不夷懌。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溫恭朝夕,執事有恪, 顧予烝嘗,湯孫之將。 《那》的出處 《那》出自:《商頌·那》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 《那》譯文
好盛美啊好繁富,在我堂上放立鼓。
敲起鼓來響咚咚,令我祖宗多歡愉。
商湯之孫正祭祀,賜我成功祈先祖。
打起立鼓蓬蓬響,吹奏管樂聲嗚嗚。
曲調和諧音清平,磬聲節樂有起伏。
商湯之孫真顯赫,音樂和美又莊肅。
鐘鼓洪亮一齊鳴,場面盛大看萬舞。
我有助祭好賓客,無不歡欣在一處。
在那遙遠的古代,先民行止有法度。
早晚溫文又恭敬,祭神祈福見誠篤。
敬請先祖納祭品,商湯子孫天佑助。
《那》的注釋
猗(ē)與那(nuó)與:猶“婀歟娜歟”,形容樂隊美盛之貌。與,同“歟”,嘆詞。
置:植,豎立。鞉(táo)鼓:一種立鼓。
簡簡:象聲詞,鼓聲。
衎(kàn):歡樂。烈祖:有功烈的祖先。
湯孫:商湯之孫。奏假:祭享。假,“格”的假借。
綏:贈予,賜予。思:語助詞。成:成功。
淵淵:象聲詞,鼓聲。
嘒(huì)嘒:象聲詞,吹管的樂聲。管:一種竹制吹奏樂器。
磬:一種玉制打擊樂器。
於(wū):嘆詞。赫:顯赫。
穆穆:和美莊肅。
庸:同“鏞”,大鐘。有斁(yì):即“斁斁”,樂聲盛大貌。
萬舞:舞名。有奕:即“奕奕”,舞蹈場面盛大之貌。
亦不夷懌(yì):意為不亦夷懌,即不是很快樂嗎。 夷懌:怡悅。
作:指行止。
執事:行事。有恪(kè):即“恪恪”,恭敬誠篤貌。
顧:光顧。烝(zhēng嘗:冬祭為烝,秋祭為嘗。
將:佑助。
簡短詩意賞析 這是殷商后裔宋國統治階級所保存下來祭祀先祖的樂歌,純屬統治階級頌揚奴隸主功業的宗廟樂章,主要表現的是祭祀祖先時的音樂舞蹈活動,以樂舞的盛大來表示對先祖的尊崇,以此求取祖先之神的庇護佑助。全詩一章,共二十二句,可分三層。一層六句,言奏鼓樂祖,祈求賜福;二層十句,極陳樂舞之盛美;三層六句,進一步表現對先祖的敬仰之情,總括全詩,結束祭詞。此詩在寫法上的特點是虛寫先祖的功業,實寫祭祀樂舞之盛,語言生動形象,聲調和諧優美。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原文翻譯 2、“白居易《上陽白發人》”的原文翻譯 3、“陸機《門有車馬客行》”的原文翻譯 4、“范成大《菩薩蠻·湘東驛》”的原文翻譯 5、“陳亮《南鄉子·風雨滿蘋洲》”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