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王維《洛陽女兒行》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洛陽女兒行》原文
《洛陽女兒行》
王維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顏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 羅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洛陽女兒行》譯文
洛陽有一位女子住在我家對門,正當十五六的芳年容顏非常美麗。
她的丈夫騎一匹青白相間的駿馬,馬具鑲嵌著珍貴的美玉。她的婢女捧上黃金的盤子,里面盛著烹制精細的鯉魚。
她家彩繪朱漆的樓閣一幢幢遙遙相望,紅桃綠柳在廊檐下排列成行。
她乘坐的車子是用七種香木做成,綾羅的帷幔裝在車上。仆從們舉著羽毛的扇子,把她迎回繡著九花圖案的彩帳。
她的丈夫青春年少正得志,驕奢更勝過石季倫。
他親自教授心愛的姬妾學習舞蹈,名貴的珊瑚樹隨隨便便就送給別人。
他們徹夜尋歡作樂,窗上現出曙光才熄去燈火,燈花的碎屑片片落在雕鏤的窗棱。
她成天嬉戲游玩,竟沒有溫習歌曲的空暇,打扮得整整齊齊,只是熏著香成天閑話。
相識的全是城中的豪門大戶,日夜來往的都是些貴戚之家。
有誰憐惜貌美如玉的越女,身處貧賤,只好在江頭獨自洗紗。
《洛陽女兒行》的注釋
洛陽女兒:取梁武帝蕭衍《河中之水歌》中“河中之水向東流,洛舊女兒名莫愁”語。
才可:恰好。容顏:一作“顏容”。十五余:十五六歲。梁簡文帝《怨歌行》:“十五頗有余。”
良人:古代妻對夫的尊稱。玉勒:玉飾的馬銜。驄(cōng)馬:青白色的馬。
膾(kuài)鯉魚:切細的鯉魚肉。膾:把魚、肉切成薄片。
羅帷:絲織的簾帳。七香車:舊注以為以七種香木為車。
寶扇:古代貴婦出行時遮蔽之具,用鳥羽編成。九華帳:鮮艷的花羅帳。
狂夫:猶拙夫,古代婦女自稱其夫的謙詞,李白《搗衣篇》:“狂夫猶戍交河北。”
劇:戲弄,意謂可輕視石崇。李白《長干行》:“拆花門前劇”。季倫:晉石崇字季倫,家甚豪富。
憐:愛憐。碧玉:《樂府詩集》以為劉宋汝南王妾名。這里指洛陽女兒。
“不惜”一句:《世說新語·侈汰》記,王愷以晉武帝所賜二尺珊瑚示石崇,崇以鐵如意擊之。王愷斥之,崇乃命人搬來三四尺高珊瑚六七枝償還之。
曙(shǔ):天明。九微燈:漢武帝供王母使用的燈,這里指平常的燈火。
片片:指燈花。花瑣:指雕花的連環(huán)形窗格。
曾無:從無。理:溫習。
熏(xūn)香:用香料熏衣服。
趙李家: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婕妤李平。這里泛指貴戚之家。
越女:指春秋時期越國美女西施。越,這里指今浙東。
簡短詩意賞析 全詩描寫了兩種人物形象,一貴一賤,一奢靡,一窮困,各成獨立的畫面,卻又相反相成地統(tǒng)一于全詩中。寫法上,前一部分以繁筆鋪張揚厲,窮形盡相;后一部分以簡筆淡然點染,意到即止。一繁一簡,繁簡各宜。詩中有諷刺,有同情,有慨嘆,而這又深深地隱蔽在文字背后。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jié),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天寶年間,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的原文翻譯 2、“劉禹錫《和樂天春詞》”的原文翻譯 3、“白居易《錢塘湖春行》”的原文翻譯 4、“韋應物《立夏日憶京師諸弟》”的原文翻譯 5、“楊萬里《夏日絕句》”的原文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