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經(jīng)過時間沉淀、歲月更迭,愈發(fā)讓詩意更加的濃厚,下面為大家整理了曹植《怨歌行》原文及翻譯注釋,讓我們一起來領略詩詞的魅力與情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怨歌行》原文
《怨歌行》
曹植 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 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推心輔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東國,泣涕常流連。 皇靈大動變,震雷風且寒。 拔樹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開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顯,成王乃哀嘆。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長。 今日樂相樂,別后莫相忘。 《怨歌行》譯文
做國君既不容易,做臣下實在更難。
當忠信不被理解時,就有被猜疑的禍患。
周公輔佐文王、武王,“金縢”功績不滅永傳。
一片忠心輔助周王室,管叔、蔡叔反大造謠言。
周公待罪避居洛陽地,常常是老淚縱橫長流不干。
天帝動怒降下大災難,雷鳴電閃卷地狂風猛又寒。
拔起了大樹吹倒莊稼,上天的威嚴不可觸犯。
成王感悟身穿禮服開金縢,尋求上天震怒降災的根源。
周公忠信大白天下,成王感動傷心悲嘆。
我真想奏完這支樂曲,可是這首樂曲又悲又長。
今日大家一起共歡樂,希望別后不要把它遺忘。
《怨歌行》的注釋
怨歌行:屬于樂府的《相和歌·楚調(diào)曲》。
良:實在?!墩撜Z·子路》:“為君難,為臣不易。”為此二句所本。
顯:明白,懂得。
見:被。疑患:猜忌。
“周公佐成王”:周公,即姬旦,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曾輔佐武王建立周朝,制禮定樂。武王死,成王繼位,年幼,以周公輔政。
金縢(téng):指用金屬捆封起來的柜子??合鞒?。指周公請求代武王死之功不可磨滅。
二叔:指管叔姬鮮和蔡叔姬度,成王的二位叔叔。流言:指管、蔡二叔散布的周公要篡位的謠言。
待罪:等待懲罰。東國:東都洛陽,周公在流言起來的時候,到東都洛陽避居。當時曹植的封地在東方,東國一語也有隱喻詩人自己之意。
泫(xuàn)涕:流淚。泫:水珠下滴。流連:接連不斷。
皇靈:上天之靈。動變:感動而生變。古人認為天人之間有感應,這是說周公的遭遇感動了上天。據(jù)《尚書·金縢》載,周公避居洛陽的第二年秋天,鎬(hào)京暴風大作,雷電交加,把田禾刮倒了,把大樹拔起來。
震:打雷。
偃(yǎn):倒下。秋稼:禾。
干:觸犯,抗拒。
素服:指沒有文繡的衣服,古時祭天時所穿。
⒂端:原由,原委。
既顯:指發(fā)現(xiàn)了周公愿以身代武王死的策文。
乃:于是。哀嘆:指周成王大為感悟,悲嘆不已。
“吾欲”四句:系詩末之套語,與詩旨無關,為合樂所加。竟:終。
簡短詩意賞析 該篇詩人用周公赤心為國,竭忠盡智輔佐周武王周成王,結(jié)果仍遭流言毀謗,并被周成王所疑的歷史故事,感嘆自己盡心王室,志欲為國立功,不但心愿未遂,反而遭受種種打擊迫害的不幸與無奈。詩人客觀地吟詠歷史,實際上是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己心中之壘塊,萬千感慨充溢其間。 作者簡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后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更多古詩詞的原文及譯文: 1、“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的原文翻譯 2、“劉禹錫《和樂天春詞》”的原文翻譯 3、“白居易《錢塘湖春行》”的原文翻譯 4、“韋應物《立夏日憶京師諸弟》”的原文翻譯 5、“楊萬里《夏日絕句》”的原文翻譯 |